JBC:上海交大易静研究组发现ROS与苏木化修饰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新关联
2018年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之前许多研究表明蛋白质的苏木化修饰(SUMOylation)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调节苏木化修饰的酶、被修饰的底物以及苏木化修饰对炎症信号通路产生的影响还没有得到完全了解。最近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易静教授等人在这些问题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
上海交大开发新小鼠模型 有助于研究自然灾害引发的精神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仅会带来重大伤亡,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报告》名为24-hour-restraint
上海交大精准医疗产业EMBA高级研修班即将开课
从国家层面推动“精准医疗”发展,患者当然是首要受益者,而对于业界更是一大利好,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机构都将受益。精准医疗行业闸门开启,医疗需求汹涌而来,浪潮东流而下,从业者该如何稳固自家堤岸?又如何在大水流经时引流蓄能?
上海交大、北师大、中科院动物所各发1篇Nature,江南大学等高校参与2篇!
前一段时间,中国各大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和《细胞》(Cell)发表论文达到惊人的11篇,引发大量关注。最近,这种突飞猛进的势头还在继续。北京时间9月7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又刊登了5篇中国科研机构为主要完成单位或参与单位的研究成果。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各发表 1 篇Nature,江南大学、暨
Nature子刊:上海交大张健课题组发表抑制结肠癌迁移的药物设计新成果
2017年7月24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健课题组与余健秀课题组的最新成果,研究合理设计了结肠癌转移靶标APC-Asef蛋白相互作用的首个抑制剂MAIT-203,揭示APC-Asef相互作用介导结肠癌转移的潜在通路机制,为结肠癌转移的潜在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论文题为“Peptidomimetic i
Cell:上海交大房静远团队证实具核梭杆菌促进结直肠癌化疗耐药性产生机制
2017年7月28日/生物谷BIOON/---本期Cell期刊同时发表了四篇来自中国研究人员的论文,这是第一篇, 主要讲的是一种被称作具核梭杆菌的肠道细菌导致结直肠癌产生化疗耐药性机制。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一种细菌与结直肠癌复发和较差的治疗结果相关联。他们发现肠道中的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上海交大(代谢组学相关方向)事业编制副研究员招聘进行时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上海交通大学重点建设的新型交叉学科创新研究院,由陈竺院士于2005年创立,是世界首家专注“系统生物医学”创新基础与转化研究的学术基地。研究院以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主要导向,以系统生物学为主要手段,以临床医学实践中的重大医学问题如肿瘤、肥胖及糖尿病等等复杂疾病为主要对象,以个性化诊疗和药物创新为目标,探索建立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机理研究
上海交大课题组在肿瘤治疗新靶点研究方面获重大突破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李大伟教授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在肿瘤治疗新靶点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研究揭示了乳腺癌中高表达的人前梯度蛋白2(AGR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新作用机制。同时,根据相关机制开发的人源化抗体药物Agtuzumab(18A4Hu)在抗肿瘤及药物联用方面也表现出了优良的治疗效果,相关的一系列研究发表在今年5月8日的Nature子刊《Oncogene》上以及2016年5月的《Bioch
《自然—通讯》:上海交大课题组研究新型仿生纳米药物靶向治疗脑胶质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高小玲课题组,通过构建内核包载siRNA的重组高密度脂蛋白纳米载体,将RNAi药物安全递送入脑,并借助Ras激活的肿瘤细胞依赖于巨胞饮“营养蛋白”维持生长和生存的特征,高效靶向Ras激活依赖型脑胶质母细胞瘤,实现精准靶向治疗。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该纳米载体克服了RNAi药物易降解、体内循环时间短、靶细胞导向性差、难以通过细胞膜屏障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揭示胰腺癌肿瘤调控新机制
4月18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获悉,该院“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志刚和胆胰外科主任医师孙勇伟带领团队在一项研究中阐明了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神